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
商事法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服务 > 商事法律
海外风险预警 | 以色列、黎巴嫩、利比亚
来源:市贸促会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3-10-12 浏览人次:422

以色列

新一轮巴以局部冲突爆发,当局正式对哈马斯宣战,以中南部港口物流受影响,哈马斯挟人质对以施压,以总统Telegram账户被黑,约旦暂时关闭约以边境口岸,中使馆发紧急提醒要求暂勿前往,约旦河西岸大罢工声援哈马斯,以军巡逻人员西岸北部城市遇袭,南部马拉奇城爆炸枪击案致1死3伤疑与当地犯罪团伙争端有关,局部武装冲突、供应链中断、示威集会、社会治安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2023年10月10日,以色列国防军(IDF)表示,已基本控制以南部地区并“恢复对边境的完全控制”。据全球最大船东互保协会NorthStandard消息显示,截至10月10日,以色列主要港口中,供油轮使用的阿什克伦港已停止运营,阿什杜德港处于“紧急状态”;仅海法港和特拉维夫港仍正常运营,工作人员安全,工厂未受冲突破坏,海港物流暂未受明显影响,当地政府可能实施临时性管理和保护措施。分析指,巴以冲突双方虽动用诸多重型武器,射程涵盖沿岸80海里范围,严重影响冲突周边港口安全,但局部冲突主要集中在以色列中南部,主要影响短期石油价格和相关交易,在短期内对其他贸易品种影响不大,巴以地区港口对世界航运影响有限,而未来影响如何取决于是否有更多国家被卷入。稍早前的10月7日,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向以发起近年来最大规模火箭弹袭击,并采用海陆空协同渗透同时在以多地突袭。以方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安全内阁于当晚批准政府“进行可能导致战争的军事行动”,巴以爆发新一轮局部冲突。截至10月9日,巴以冲突双方已有1600名士兵和平民死亡、超6000人受伤,包括多名外国公民。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证实,哈马斯武装劫持多名以色列公民作为人质,并相信已被转移至加沙地带。哈马斯方面则表示,打算用人质交换被以色列扣押的巴勒斯坦囚犯,并不会就被扣以色列人质问题谈判。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计划对哈马斯发动大规模攻击,并在以北部以及约旦河西岸加强对抗黎巴嫩真主党的战线。同日,哈马斯方面称,已“实现目标”愿与以就可能的停火进行讨论。黎巴嫩真主党则发布声明称,对黎以边境附近的IDF军营实施报复性袭击。尽管哈马斯发出停火信号,但在内塔尼亚胡政府作出积极回应前,巴以局势仍可能恶化。对于人质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哈马斯停止对以色列的袭击并释放人质。他同时对以色列围困加沙地带的决定“深感痛心”,并敦促各方允许联合国向被困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另外,10月10日从外媒获悉,日前有犯罪团伙非法获取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Isaac Herzog)Telegram账户访问权限的黑客行为在识破后被及时终止,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已介入调查。总统官邸声明称黑客攻击行为疑似涉及网络诈骗,或与巴以冲突有关。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未来数周,以色列所有出入境口岸都可能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边境口岸、机场、海港、公路和铁路服务可能随时发生状态变化。2023年10月10日,约旦宣布当天关闭位于约以边境的陆路口岸——侯赛因国王大桥,禁止客运和货运车辆通行。10月7日巴以冲突升级以来,约旦政府每日视局势变化限制侯赛因国王大桥开放时间,并将限制情况通过政府公开渠道提前发布。10月8日与10日,我外交部领事司及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与驻巴勒斯坦办事处先后发布紧急提醒称,巴以冲突持续升级,要求在以和在巴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两国。另外,10月8日,以色列管辖的约旦河西岸地区举行跨部门大罢工行动,罢工成员来自公共交通、银行及学校等公共服务部门以及私人商店,声援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10月5日,以色列国防军(IDF)在约旦河西岸北部城市Tulkarm巡逻时遭爆炸和枪炮袭击,至少5名士兵受伤、2名武装分子被杀。另外,10月5日,数百名厄立特里亚人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抗议活动,谴责警方在处理最近厄立特里亚挺、反政府支持者间暴力冲突方面的不作为。10月1日晚,以色列南部城镇马拉奇城3号公路和7号公路间发生一起疑似汽车爆炸和枪击事件,造成至少1死3伤。当局怀疑事件与当地犯罪团伙间持续争端有关。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以色列政局总体较稳定。2022年12月29日,以色列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由利库德集团、宗教政党沙斯党和极右翼政党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党等6个右翼或极右翼政党组成,被认为是该国“有史以来最右政府”,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出任总理。2023年1月以来,内塔尼亚胡政府致力于推动司法改革,相关措施包括允许议会以简单多数否决最高法院的决定、赋予政府在任命法官方面更大的权力等,遭到各界激烈反对,国内抗议集会不断,围绕该主题引发的局部动荡料将持续。近年来,巴以边境地区武装冲突持续反复。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起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以色列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目标发起代号“铁剑”的反击行动。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联合国及多国发声呼吁双方停火并开启和平谈判。联合国数据显示,2022年是2005年以来约旦河西岸最为暴力的一年。2022年3月下旬以来,以色列多地发生袭击事件,共造成数十名以色列人死亡。按以色列警方说法,袭击者中既有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相关联的以籍阿拉伯人,也有来自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激进分子,还有包括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在内的多个加沙地带武装组织。以色列南部地区面临来自西奈半岛武装组织的火箭弹威胁,北部地区则面临来自黎巴嫩、叙利亚境内的火箭弹威胁。2023年3月初以来,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密集发布安全通知,通报以近期安全形势,提醒在以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安全形势,避免前往高危地区或在危险地带逗留,加强安全防范。2023年10月10日,我外交部领事司及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与驻巴勒斯坦办事处先后发布紧急提醒称,巴以冲突持续升级,要求在以和在巴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两国。目前,以色列主要风险包括:武装冲突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国际关系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潜在恐怖活动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以色列各地,尤其是耶路撒冷、特拉维夫-雅法、海法等中心城市及其周边,以及戈兰高地、北部黎以边境与东部巴以边境地区,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时刻关注我驻当地使领馆的安全提示。在近期与未来数月,应提高警惕,谨慎或避免前往加沙地带边境40公里以内范围、约旦河西岸地区、东耶路撒冷等敏感区域。中资企业应留意驻地周边异常情况及可疑人员,减少与陌生人员接触,减少在政治集会场所、政党设施、犹太教极端正统派群体聚居地、少数族裔聚居地、美国使领馆、宗教节庆场所、政府与军警服务设施、露天市场、大中型公交中转枢纽、酒店、大型购物中心、文体娱乐场所、高档餐厅等人群拥挤公共场所的逗留时间,避免谈论宗教、民族、社会、政治敏感话题,以免遭受影响。中方企业应尊重当地文化信仰、风俗禁忌,重视工会组织及所在社区诉求,加强交流并妥善处理各类群际关系,保证当地雇员与周边民众各项合法权益;提前购买员工人身和财产保险,尽可能减少因骚乱或袭击事件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同时,应严格遵循以色列军警部门、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黎巴嫩

武装组织“真主党”袭击以色列声援哈马斯遭以方回击,当局关闭黎以边界部分路段并呼吁民众远离边境,东部城市一监狱发生越狱未遂事件并引发纵火骚乱,退役军人首都集会要求增加养老金等,局部武装冲突、社会治安与集会示威风险持续预警

2023年10月9日,黎巴嫩军方发表声明称,黎南部接壤以色列的达希拉镇(Al-Dhahira)和埃塔沙阿巴镇(Aita Al-Shaab)郊区及其他边境地区正在遭受以方空袭和炮击,呼吁当地居民加强防范措施不要前往边境线。此前一日,黎武装组织“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黎以边境的以军阵地发射数十枚火箭和迫击炮,并宣布此举系声援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人民,以军随后予以还击并于9日对黎南部地区实施空袭。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军事行动,以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当天,黎军发表声明称,由于以色列国防军(IDF)在“蓝线”(黎以临时边界)附近进行部署,黎军关闭“蓝线”东段哈玛梅斯地区(AL-HAMAMES)的部分军用道路。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3年10月6日,黎巴嫩东部城市扎赫勒一所监狱发生囚犯纵火事件,造成3死16伤。黎国内安全部队表示,扎赫勒监狱的狱警当天挫败一起越狱图谋。在越狱计划失败后,部分囚犯放火焚烧个人物品和床垫并引发骚乱。10月6日,百余名退役军人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烈士广场举行抗议活动,要求增加养老金和燃料分配等。10月4日,活动人士在首都贝鲁特的移民雕像附近举行抗议,要求为贝鲁特港口爆炸事件的受害者伸张正义,谴责政客阻碍对2020年贝鲁特大爆炸的调查。另外,9月30日,非异性恋群体(LGBTQ)活动人士在贝鲁特Riad el-Solh广场与反LGBTQ人士发生低烈度冲突。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黎巴嫩政局基本稳定,但金融和经济危机持续导致政府治理失序。2019年10月以来,各地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个别地区发生冲突和伤亡事件,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治安形势有所恶化。2020年8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直接导致时任总理迪亚卜内阁辞职;此后近半年时间里,阿迪卜和哈里里两名候任总理先后尝试组阁未果。2021年7月,奥恩总统授命前总理米卡提组阁,并于9日任其为总理。2022年5月,黎巴嫩选出新一届议会。6月,米卡提再任总理,负责组阁。受疫情和国际外部环境影响,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直接破坏了黎巴嫩全国经济走势,引发大规模失业。两年来,黎巴嫩政府法务部门对大爆炸原因的调查和追责工作陷入停顿,黎社会危机日渐加深,经济危机进一步滑向深渊,黎巴嫩镑累计贬值95%以上。世界银行表示,黎巴嫩正处于长期经济萧条。2021年数据显示,黎公共债务已相当于该国GDP的212%,系全球比率第四高国家。2022年4月,该国副总理萨阿德-沙米称政府及央行已处于破产状态,破产造成的损失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黎巴嫩央行共同承担,但总理和央行行长予以否认,并称已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一项初步协议,IMF将在46个月内提供约30亿美元助黎摆脱经济和金融危机。2023年3月,IMF代表团官员呼吁黎当局加快实施金融改革,以启动30亿美元一揽子救助计划。此外,黎巴嫩国内亲、反叙利亚的逊尼派穆斯林派别之间的对立料持续存在。黎国内社会治安状况总体稳定,但恐怖袭击和局部交火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黎巴嫩同以色列、叙利亚等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武装分子活动犹存。目前,黎巴嫩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政治稳定性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国家经济风险、恐怖活动风险、国际关系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黎巴嫩各地,尤其是首都贝鲁特、的黎波里、阿列伊、塞达、苏尔等主要城市,以及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难民定居点、东北部靠近黎叙边境地区等,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时刻关注我驻当地使馆的安全提示。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谨慎或避免前往集会、示威游行和敏感地区,尽量减少在难民定居点、部族混居地、政府与军警设施、宗教礼拜场所、集市、公交枢纽、热门旅游景点等人群密集公共场所逗留的时间,密切关注当地安全形势,注意安全防备及预防本土传播疫情;提高警惕,避免谈论部族、政治、社会敏感话题,留意驻地周边异常情况及可疑人员,适度提高安保等级,做好骚乱应急预案。中方人员应提前购买人身和财产保险,尽可能减少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同时,应严格遵循黎巴嫩军警部门、卫生部门与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利比亚

国民军在班加西市引发冲突,中断近10年后意大利恢复利直飞航线,当局继续追查德尔纳市政府应对洪灾不力责任,洪灾已致数千人死亡大规模设施损坏,局部武装冲突、公共服务设施中断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2023年10月6日,“利比亚国民军”(LNA)在班加西市试图逮捕“民族团结政府”前任防长马赫迪·巴尔加蒂(Mahdi Al-Barghathi)时引发冲突,当地互联网和通讯随后中断。目前,该国敌对武装和民兵组织之间的战斗和冲突不断,位于首都、控制西部地区的“民族团结政府”与控制东部及中部地区的“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及“国民军”各自为政、互不承认,安全形势依旧不稳。另外,9月30日,利比亚和意大利之间恢复了中断近10年的直飞航线。当天,利比亚Medsky私营航空公司一架飞机从的黎波里起飞前往罗马。自此,意大利成为继马耳他之后第二个与利比亚建立直飞航线的欧洲国家。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3年9月25日,利比亚总检察长办公室表示,利比亚总检察长已下令拘捕8名来自水资源管理局和水坝管理局的前任和现任官员,并对其进行质询,检方指控上述官员管理不善、玩忽职守,使得洪灾导致大规模伤亡。据悉,洪灾后被停职的德尔纳市长阿卜杜勒-穆奈姆·盖西(Abdel-Moneim al-Ghaithi)也接受了利比亚检方讯问。9月10日,利东部地区受强飓风“丹尼尔”影响发生严重洪灾,大坝垮塌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大范围设施损坏,引发民众抗议。当地官员称,水坝垮塌致使洪水淹没德尔纳市四分之一的土地。对此次洪灾,利比亚政府和国际援助机构估计的死亡人数从4000多人到11000多人不等。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利比亚仍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建过渡转型期,武装冲突等社会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安全局势依然复杂危险。由于社会安全秩序尚未恢复,偷盗、抢劫、绑架等犯罪案件多发;此外,“利比亚国民军”(LNA)自2019年4月初以来不断发动军事行动,试图通过控制首都附近的关键城镇和基础设施,以及威胁破坏国家石油部门等方式,向联合国承认的“民族团结政府”(GNA)施压,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未来的谈判筹码。2020年10月,经联合国斡旋,两个政府达成“利比亚全面停火协议”,计划建立新的政治对话平台,推进政治解决方案,以期结束利比亚的冲突和分裂。但是,由于国内武装组织林立,政治过渡进程推进缓慢,相关利益方摩擦不断。未来中长期内,地区紧张局势料持续存在。2022年10月26日,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发布通知称,利比亚安全形势严峻,部分地区武装冲突频发,留守组再次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利比亚。目前,利比亚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医疗物资短缺风险、武装冲突风险、国际关系风险、政治稳定性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恐怖活动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中方人员近期暂勿前往利比亚;已在利比亚,尤其是首都及其以南地区,以及该国其他西北部地区的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时刻关注我驻当地使馆的安全提示。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避免或谨慎前往传统高危敏感地区,密切关注当地媒体对安全形势的最新报道,提高警惕,避免接近政治集会、示威骚乱区域、武装冲突区域、能源设施、外交使馆、政府或军警服务设施。同时,应严格遵循利比亚军警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来源:走出去服务港(id:SH_GO_Global)

分享到: